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是一家从事注塑成型装备及智能化服务系统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民营企业。从2002年成立至今的十七年时间里,博创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同行业前三名企业,从单纯的注塑机研发制造商到国内唯一一家大型二板注塑机智能制造工厂示范基地,通过自主研发制造、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以技术引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
走进博创总部三楼的全球智能注塑大数据共享中心,220寸大型LED显示屏映入眼帘,屏幕上显示着各个订单的实时状态和机器的详细数据。“这是注塑云平台MES系统和IPHM注塑机全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直接通过看板或APP获取工厂里注塑机器的生产状态信息,一目了然。”博创工作人员介绍说。
要实现智能化生产,数据采集和管理是关键。在2018年,博创正式上线IPHM注塑机全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二板智能注塑机的实时温度、运行压力、软管流量等所有数据都可以采集到,精确把握机器某一时刻的状态。
同年,博创投入近1亿资金成立广州中和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150多人的信息化专业团队,全面运营“注塑成型智能装备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注塑云平台”,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的塑料行业、注塑装备行业共享经济生态链。
注塑云平台中的MES系统能够实时掌控车间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车间异常事件的可见度并及时反馈,将生产管理数据准确采集、实时上传,同时更快捷地传达生产指令。通过注塑云平台,不仅能将有订单的企业和有设备的企业联系起来,共享设备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提升30%的工作效率。目前,已有上万台处于生产运行中的注塑机联上了博创注塑云平台。
过去博创的制造模式是传统、单一的离散型,生产的每台机器都需要专人监管,轮岗排班压力很大,同时,雇佣员工还需要高额的资产投入。在社会对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产品质量和快速反应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许多国外企业竞争的境况下,博创提出要往更快、更精、更专、无人化智能方向发展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的普及,自动化手段的产生,智能化装备制造业这个过去难以实现的想法因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加有可能性。2011年,博创率先设立专项资金投入部署关于智能制造方面的研发,到2015年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的热议话题时,博创的技术研发已在行业内领先了4年。
2016年,博创“大型注塑成型装备制造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国家大型注塑成型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018年,博创大型注塑成型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正式落成启用,全面加快产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在这个占地约27000平方米,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内核的生产车间里,装载着全球最先进的ERP系统,主要用作博创二板机的组装和运输,零排放生产,年产值可达7—8亿元。
从创立至今,博创都非常注重技术创新研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博创先后与浙江大学共建“博创浙大机械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共建“云计算和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建“人工智能与注塑成型装备融合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产学研创新平台;引进欧洲研发团队,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的注塑成型装备。
2013年,博创成功推出全球领先技术、亚洲首台BU6800超大型二板智能注塑机,可适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市政交通等方面建设,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发制造超大型注塑装备的空白。2015年,博创成为国家首批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研制的智能注塑生产线出口美国,综合技术性能优于德国同类产品,实现了无人化生产。2018年,博创“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注塑成型装备研发与产业协同创新”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科技计划,该项目的实施,或将推动实现注塑装备的“无人驾驶”。